入河排污口設置管理職責劃轉至生態環境部門后,如何打通岸上和水里、實現以水定岸,一直是改革關注的重點。江西省九江市以不突破江段納污容量為宗旨,通過查源、論證、協商、變更“四步法”,探索了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排污許可三項行政許可協同管理的新路徑,既保護好了一江清水,又滿足了企業生產需求,還為未來發展騰出了空間。

以水定岸,必須協同
長江大保護是當前我國守護水環境安全的重要工作,入河排污口作為打通岸上和水里的關鍵環節,是保護長江、維護長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入河排污管控一直是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記者了解到,我國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排污許可都規定了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但不完全統一,產生管控“模糊地帶”,影響許可事項嚴謹性,也使執法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犯了難。
位于江西北部的九江市,有著“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之稱,北臨長江、南倚廬山,全攬152公里長江岸線,是長江大保護的關鍵區域,也是國家首批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城市。隨著九江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逐步深化細化,三項行政許可依據不一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以長江湖口—彭澤保留區(右岸)為例,該江段的納污容量為化學需氧量1552噸/年,氨氮128噸/年,生態環境部門批準的排污量為化學需氧量2447噸/年,氨氮166噸/年。
摸清底數,啟動協同
摸清入河排污底數是開展協同的第一步。九江市生態環境部門通過摸排、走訪、調查,厘清長江湖口—彭澤保留區(右岸)共有7個入河排污口,包括兩個園區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和5個重點企業入河排污口,掌握這7個入河排污口實際排污情況,長江湖口—彭澤保留區(右岸)的納污情況就明晰了。
在摸清入河排污底數的基礎上,九江市委托第三方對允許排污量開展了深入調查和論證。與以往通過排放標準折算排污總量的做法不同,此次調查論證通過核實兩個園區污水處理廠和5家重點企業近三年的實際生產產能、實際排放水量、實際排放濃度,核算排污總量;對未達產企業,結合現有產能的實際排污總量推算達產后的排污總量。
三方協商,實現協同
根據論證結果,兩家園區污水處理廠排污指標重新分配后仍有余量,且未來接管企業排放濃度難以預測,暫不調整;5家重點企業,依據核定(預測)排污總量,參考入河排污口審批數據、環評審批數據和排污許可數據,論證需提出既能滿足企業滿負荷生產,又能保證排污指標重新分配后不突破江段納污能力的建議值。考慮5家重點企業排污狀況存在差異,其排污總量不能“一刀切”,還需“一企一策”。
為保證工作落地,九江市、縣政府以及市生態環境部門出面,根據各企業排污具體情況,采取三方協商方式,共同商討確定排污指標。例如,神華九江電廠排放的是循環冷卻水,這種水通常為中性或弱堿性,污染物濃度不高,適合回用。湖口縣政府及生態環境部門就為其找到并談好了對水質要求不高的“下家”,實現了尾水回用,并同步完成了企業排污許可證變更。另一家環評審批量、排污許可量與實際排放量相當,由于歷史原因,入河排污口審批量小,在要求企業達到國內同行業領先治污水平的基礎上,相關部門第一時間響應,為其重新辦理了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手續。

網站首頁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QQ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