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生態環境廳近日通報了全省1月—7月地表水環境質量情況,吉安市以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國考、省考斷面水質綜合指數分別為3.0038、2.9653的好成績居全省“雙第一”。

吉安市水質污染指標
今年1月—5月,吉安市省考斷面水質居全省第一;但國考斷面水質從全省第一退到全省第二,首次出現了水質下降現象。國考斷面水質排名退位,既有外因,也有內因。為此,吉安市主動出擊,安排市水污染防治駐點專家團隊對全市國考斷面水質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并提交水質分析報告。
“今年1月—5月,全市14個國考斷面水質綜合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的有9個,下降的有5個。”專家團隊負責人周露露介紹,其中水質綜合指數較高的國考斷面分別為青原七姑嶺3.7417、樂安洲上村3.7293、遂川江江口3.5716、通津3.5441、孤江江口3.5434。
究竟是什么污染因子變化導致部分國考斷面水質綜合指數升高?周露露指出,通過精準化排查溯源,今年1月—5月,部分國考斷面水質惡化原因是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總磷等因子變差。如青原七姑嶺國考斷面水質綜合指數變差幅度達24.67%。其中化學需氧量數據變差最多,為129.55%,其次為生化需氧量,變差幅度為50%。又如樂安洲上村國考斷面水質綜合指數變差8.75%,其中的生化需氧量變差幅度高達300%。
分析影響國考斷面水質惡化主要根源,一是受贛江支流沿線農業面源和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影響;二是汛期水流增大,受面源污染以及支流沿線工業、污水處理廠排污影響;三是部分斷面處在庫區內或城區下游等人為活動較頻繁區域,受周邊環境影響,水質波動明顯;四是部分支流水質自凈能力降低。今年6月—7月,吉安市對9個水質綜合指數上升的國考斷面進行地毯式排查,發現17個類別問題,目前均已按要求整治到位。
江西省吉安市水質監測流程
輸入網址、登錄、點擊,電腦屏幕即刻彈出了全市27個已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國考、省考斷面分布示意圖。如果還想深入了解,只需將鼠標移放到每個斷面的圖標上,電腦屏幕則立即顯示這一斷面的水質類別、水質指數、各污染因子數據等情況。這樣的工作流程,專家團隊工作人員每天反復操作。通過水環境管理信息化應用平臺,可以足不出戶,實時掌握全市各個斷面水質變化情況,及時排查解決水污染問題。
水環境管理信息化應用平臺是由吉安市生態環境局和專家團隊自主研發的水環境信息管理系統,它由水質在線監控、在線分析、在線告警、在線溯源、在線調度、擴散分析、目標管控等子系統組成,具有水質監測預警、流域水質研判分析、流域水環境“一張圖”綜合展示等多種功能,可以實現對固定站點流域斷面大數據科學管控、重污染水質結構細致分析、地表水污染預測預警、區域水污染容量測算,全面助力水污染防治效能提升。
吉安市依托水環境管理信息化應用平臺,建立全市地表水監測斷面三級管控體系,打造“市級水質通報預警+縣級情況反饋+團隊現場反饋”的水環境閉環監管模式,推動國考、省考斷面水質管理數據化、監測預警預報智能化、污染溯源排查常態化、風險隱患發現實時化、問題整改銷號責任化,提高了水污染問題發現及處置能力。
在強化國考、省考斷面水質監管的同時,吉安市利用無人船搭載水質多參數分析儀的先進技術,以走航監測的形式,推動水質監管觸角向縱深延伸。從贛江干流拓展到支流,再拓展到小河小溪,全面打通水環境監管“信息孤島”,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水質監管網絡,實現對水質監管的全域覆蓋。據統計,今年1月—7月,吉安市及時梳理分析全市27個國考、省考斷面在線監測數據,發布預警提示52次,督促斷面所在地的責任單位開展溯源排查整治工作,及時整治問題82個,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網站首頁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QQ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