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的發展,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成分越來越復雜,生物毒性的高低直接影響排放水體的水生生物生存,同時也將影響污水處理廠的微生物群落。水質生物毒性檢測能快速評價水質安全性,彌補傳統水質評價方法的不足,與實驗室理化分析“雙劍合璧”,為飲水安全保障加上雙保險!下面就來介紹一下水質生物毒性檢測的相關情況。

水質生物毒性檢測技術
1.發光菌生物毒性檢測
其原理是通過利用發光菌作為生物監測器進行的水質毒性檢測。利用發光菌體內發光的特性,將發光菌加入水體樣本,發光菌會因受到水質毒性的影響而活性降低,活性降低的發光菌不再會發出光亮,監測人員可以通過發光菌的發光量,發光面積對水質進行判定,并且此項技術能夠運用到超過兩千種不同毒性水質監測當中,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2.魚類生物毒性檢測
魚作為水族中食物鏈的頂端,其生命體征是監測水體毒性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將魚放入含有毒性的水體內,通過解剖觀察其體內細胞,可以直接明了的判斷水體污染毒性物質,另外通過對魚類胚胎的觀察可以分析水體中帶毒物質的合成方式,從而找到解決水體污染的辦法。這種水質生物毒性檢測技術能夠直觀的為人類提供帶毒水體的確切資料,能在短時間內找到是何種物質對水體造成了污染,從而第一時間進行人工干預,保障水質安全。
3.大型蚤生物毒性檢測
大型蚤作為淡水生物中最重要的種群,對有毒物質反應比較敏感,繁殖周期短,適合大批量培養用于水質生物毒性檢測中,且大型蚤是國際標準的毒性實驗生物之一,對大型蚤的生物毒性檢測,可以有效地反應水體中含有的重金屬渣,此方法被廣泛應用于農業廢水、工業廢水的水體毒性評價,為水質生物毒性檢測儀器的研究發展提供科學監測數據。
4. 藻類生物毒性檢測
水藻作為淡水中最常見的植物之一,它的產生和消亡與水質有最直接的關系,利用藻類植物來檢測水中含有的毒性物質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水質生物毒性檢測方法之一。由于藻類生長周期短,繁殖量大,檢測成本低,通過顯微鏡對藻類的細胞進行觀察,就能清晰地看到藻類中毒的癥狀,從這些癥狀中判斷水體含有的有毒物質。藻類作為最常見、應用最廣泛的生物毒性檢測方式,在各國被廣泛應用,并且藻類的毒性研究監測數據能為水質生物毒性監測儀提供必要的科學數據支持,提高了監測儀的監測水平。
水質生物毒性檢測標準
國家海洋局《污水生物毒性監測技術規程 發光細菌急性毒性測試-費歇爾弧菌法》提到,樣品毒性水平的表征方法采用檢測結果中的15min發光抑制率H進行評價。根據H大小將水質生物毒性等級分為3級,相應等級分別為低度毒性風險、中度毒性風險、高度毒性風險,分級方法如表1所示。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制訂的水質毒性分級標準中,根據相對發光率的大小將毒性等級分為低毒、中毒、重毒、高毒、劇毒5個等級,如表2所示。
表1污水樣品生物毒性風險等級評價方法

表2水質生物毒性分級標準

網站首頁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QQ在線